
一、 特征特性:
该品种全生育期135天左右(北疆实际种植122-126天左右)。出苗较好,长势强,整齐度较好,不早衰,吐絮集中。Ⅱ式果枝,茎秆茸毛较多,第一果枝节位5.7,单株铃数7.2个,铃卵圆形,单铃重6.0克,衣分44.4%。抗枯萎病,耐黄萎病。绒长31.6mm,断裂比强度32.6cn/tex,马克隆值4.4,整齐度指数84.6%,纺纱均匀性指数156。
二、 适宜种植区域:
适宜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种植。
三、 产量表现:
2016~2017年参加西北内陆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子棉、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42.8千克、151.7千克和147.4千克,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9号增产7.4%、13.4%和13.9%。2018年生产试验,子棉、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81.6千克、167.5千克和162.0千克,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9号增产10.0%、18.1%和19.3%。
四、 栽培技术要点:
1、适宜播期为4月15日左右,收获株数每亩12000~15000株为宜。
2、科学施肥,合理灌溉:施足底肥,早施重施花铃肥,补施盖顶肥,增施有机肥、钾肥和硼肥。
3、化控:根据棉株长势、长相、密度及棉田水肥供应进行全程化调,一般在3~4叶期轻控,现蕾期、初花期中控,打顶后5~7天重控,旺长棉田在7月底至8月初再进行补控。
4、适时打顶:坚持“枝到不等时,时到不等枝”的原则,7月上旬打顶结束。
5、病虫害控制:坚持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的方针,做好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。枯萎病、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。